February 17, 2025

突破 NAND Flash 技术极限 应对 AI 时代数据存储挑战

突破 NAND Flash 技术极限 应对 AI 时代数据存储挑战

转载自 EE Times Taiwan

联络我们

随着人工智能 (AI) 的迅速发展,数据存储技术的极限持续被突破。深入探讨 NAND Flash 与控制芯片的技术进步如何满足 AI 日益成长的存储需求,并分享公司未来的策略与愿景。

AI 无处不在:数据驱动的革命

人工智能 (AI) 已迅速成为驱动日常生活的重要核心,从智能型手机到医疗保健,AI 技术的应用已经无处不在。「如今,人们在各种场景中都能感受到 AI 的存在,」慧荣科技终端与车用存储事业处资深副总段喜亭表示,「例如实时语言翻译、更快速的医疗分诊,以及更出色的数字摄影,这些应用的实现都仰赖于大规模数据的高速传输与处理。」

慧荣科技终端与车用存储事业处资深副总段喜亭

随着生成式 AI 工具 (如 ChatGPT) 的兴起,这些应用能生成文本、影像、影片和音文件,对数据传输与运算能力的需求骤增。「从穿戴式装置到基因定序等高效能应用,AI 的应用范围正变得越来越广泛,」段喜亭补充道,「这仅仅是 AI 更深入融入日常生活的起点。」

运算平台需求的转变

AI 从传统的分类工具逐步发展为生成式应用,大幅提升了运算复杂度,而硬件技术的突破则是推动这一转变的关键。更快速的处理器与异质运算架构为 AI 专属加速器铺平了道路。「内存接口的速度提升与容量扩展,是支持 AI 持续成长的重要因素,」段喜亭强调。

生成式 AI 的庞大数据消耗与产出,对接口的高带宽,以及内存架构的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AI 不仅是数据的消费者,也是数据的创造者,尤其在生成式 AI 场景中,输出的文本、影像与音文件数据量极为庞大,」段喜亭解释。

AI 对存储技术的影响

随着 AI 应用的快速普及,特别是生成式 AI (如 ChatGPT),存储系统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目前,大多数 AI 应用仍集中于由 Google、Microsoft 和 Meta 等科技巨头运营的大型云端数据中心。然而,随着 AI 运算逐步向边缘平台 (如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和汽车) 迁移,存储与运算需求也随之改变。

段喜亭指出,隐私问题是促使 AI 向边缘迁移的主要因素之一。「边缘 AI 能在装置上本地处理数据,不仅能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也将大幅提升日常装置对内存与运算能力的需求。」

为 AI 存储需求开创新纪元

随着 AI 运算向边缘设备扩展,对存储容量、速度及能效的要求也与日俱增。段喜亭指出,NAND Flash 技术是满足这些需求的关键。例如,三层单元 (TLC) 与四层单元 (QLC) 技术进一步推动了容量提升。「目前,我们已能支持超过 200 层的 3D NAND 堆栈技术,且 TB 级 SSD 已成为市场主流,」段喜亭说明。

慧荣科技在 NAND Flash 的研发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公司率先推出支持 QLC NAND 的控制芯片,为 AI 应用设立了高效能与耐用性的标准。像 GPT 这样的大型语言模型 (LLM),拥有数十亿参数,在训练和推理阶段对存储系统提出了极高要求。「随着这类生成式模型的发展,NAND 存储必须满足更高的速度、容量与能效需求,」段喜亭表示。

慧荣科技因应 AI 时代的策略布局

面对 AI 在消费性装置中的成长,慧荣科技致力于开发速度更快、支持更大容量且低功耗的存储解决方案。「我们专注于支持更高容量的 SSD,并采取创新方法,在不增加功耗的前提下实现更大容量,」段喜亭解释。

慧荣科技利用晶圆代工伙伴的先进制程技术,以及「功率岛」(Power Islands) 等新技术,以实现对芯片的精细控制。此外,公司还积极探索先进的资料放置技术,例如针对 SSD 的弹性数据放置 (Flexible Data Placement,FDP),以及针对行动应用的分区命名空间 (Zone Name Space,ZNS),确保存储解决方案能因应不同设备的多样化需求。段喜亭以近期推出的 SM2756 UFS 4.1 控制芯片为例,说明慧荣科技的创新实力。「这款控制芯片采用低功耗 6nm 制程,支持 3D TLC 和 QLC NAND,可支持高达 2TB 的容量,并实现超过 4,300/4,000MB/s 的连续读写速度,非常适合 AI 手机应用。」

迎接未来挑战

随着 AI 持续进化,数据存储面临的挑战也将更加严峻。大型 AI 模型需要巨量的数据传输,对运作效率与能效带来极高的挑战。段喜亭强调,慧荣科技在 NAND Flash 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将是解决这些挑战的关键。

展望未来,慧荣科技将持续专注于韧体开发、高效能存储架构,以及最新接口技术的应用,例如用于 AI 手机的 UFS 4.1 控制芯片和用于 AI PC 的 PCIe Gen5 低功耗 SSD 控制芯片。此外,公司推出的 MonTitan SSD 控制芯片平台,也将满足 AI 数据中心对存储的严苛需求。

「AI 的浪潮正加速向边缘装置延伸,」段喜亭指出。「未来,每位用户可能都会在手机上运行个人化的 AI 模型,这需要高速数据传输与高效能的存储解决方案。慧荣科技将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 AI 应用版图的扩大,慧荣科技致力于推动存储技术的进步,为下一代 AI 应用提供全面支持,无论是数据中心、边缘装置还是智手机,为未来的智能生活注入无限可能。

联络我们